作者|Eastland
頭圖|視覺中國
作者|Eastland
頭圖|視覺中國
本文探討三個問題:
第一,對國航這樣業績大起大落的公司,怎樣估值;
第二,疫情三年(2020年至2022年),恢復一年(2023年)國航運力投放策略的得失;
第三,從成本結構入手,研究國航盈利能力。
業績波動股的估值
1)有波動、無周期
2014年,國航營收1048億,首次突破1000億,但同比增幅降至7.4%;
2015年至2017年,國航營收增速僅個位數,2017年達到1214億;
2018年,營收1368億,同比增速提高到12.7%;
2019年,國航營收1362億,同比微降0.43%。
2020年受疫情影響,國航營收跌破700億,僅為2019年的51%;
2021年,國航營收回升到745億,約為2019年的55%;
2022年,營收再度重挫至529億,僅為2019年的38.8%;
2023年,營收大幅增長167%至1410億,較2019年高3.6%,創歷史紀錄。
套用“周期”研究國航盈虧不僅懶惰而且無效:
第一,業績波動幅度雖大卻并非周期性波動;
第二,行業或許有周期性,但類似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、2020年疫情等足以重創業績的因素沒有周期性。行業固有周期被沖得七零八落。
2)業績波動股估值
發現標的公司營收、凈利潤大幅波動,不必計較是不是周期股,可直接用取平均值的辦法研究。例如“席勒估值法”,以10年凈利潤均值為分母計算市盈率??上?,不適用于國航,因為國航過往十年平均利潤是負值:
2008年,國航扣非凈虧損26.7億。此后連續12年保持盈利,直至2020年疫情爆發。
2014年,國航扣非凈利潤29.6億。2005至2014,十年凈利潤313億,平均每年31.3億;
2015至2019,國航5年賺了325億,凈利潤均值一路增至58.7億;
2020至2023,國航4年虧742億!凈利潤均值于2022年轉負,2023年為負38.7億。
截至2023年末,國航過往10年凈利潤均值為負,無法用市盈率估值。我們看下這兩家公司:
牧原股份(SZ:002714):
過往10年扣非凈利潤共計548億、年均54.8億,最新市值2352億,市盈率42.9倍;
中遠??兀℉S:601919):
過往10年扣非凈利潤共計2213億、年均221億,最新市值2046億,市盈率9.2倍;
運力投放策略的得失
1)可用座位公里(ASK)
可用座位公里(ASK)指期內每架客機飛行里程與可售座位數的乘積的總和,是航司極重要的業績指標。相當于股民的倉位、駕駛員的加速踏板。
2020年1月,ASK為247億客公里、同比增長4%;2月出現大面積停飛,ASK暴跌至71億客公里、同比下降68%;3月,ASK同比跌幅為62%;
2020年Q1,國航ASK為406億客公里,為2019年Q1的58.4%;
2020年Q2,國航ASK為2019年Q2的35%;
國航試圖“堤外損失、堤內補”:Q3、Q4國內航線ASK分別達到2019年同期的94%、108%,硬是把2020年H2的ASK拉到2029年H2的62%;
復蘇沒有如期而至,國航只得進一步減少運力投入。到2022年,ASK僅為2019年的38.5%;其中Q2、Q4的ASK不及2019年同期的30%;
2023年,國航抓住機遇、加大投放:國內ASK達到2019年的142%,其中Q2、Q3的ASK都超過2019年同期的155%!國際航線亦逐漸恢復,ASK達到2019年的43.6%;最終,全年ASK達到2930億客公里,較2019年增長1.6%;
2024年H1,航線ASK已恢復到2019年H1的八成,國內航線約為2019年H1的150%。
2)客座率
運力投放策略要經受市場的考驗,主要指標是客座率。
收入客公里(RPK)指期內每架客機飛行里程與可乘客人數的乘積的總和,它與ASK的比值就是客座率。
客座率低說明投放策略過于樂觀,過高則說明投放偏保守。
疫情前,國航客座率保持在80%一線。2019年,高峰出現在2月、8月,分別為84%、84.6%,顯然受春運和暑假影響;最低點出現在12月,為78.9%。
2020年1月基本正常,2、3月客座率均低于60%,較2019年同期下降30多個百分點;2021年Q1,客座率為68%。
當時無法對疫情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做出準備預測。
吸取運力投放偏多的教訓,航司開始大幅降低ASK。比如2022年Q1,僅為2019年Q1的40%,但實際情況比航司預估得更糟,客座率還是只有61%。其中,國內航線63%、國際航線26%;
國航只好進一步降低運力投放,2022年Q2的ASK僅為2019年Q2的23%(其中國際航線ASK僅為2019年Q2的2.3%);
但降得不夠,2022年Q2客座率跌破60%。其中,國內航線54%、國際航線51%——運力投放不到原來的40分之一,客座率僅略高于五成。
2022年國航客座率偏低,說明對復蘇的樂觀預期落空。最終導致392億(扣非)巨虧。
無獨有偶,2022年東航、南航也偏樂觀。東航ASK相當于2019年的35.6%,南航更是達到44.7%。最終,東航、南航凈虧損(扣非)分別達到380億、340億。
2022年,三大航司共計虧損1112億。
2023年到2024年6月末,國內運力投放報復性增長——6個季度中的4個,國內航線ASK大于/等于2019年同季的150%??妥史€步提高到疫情前的水平,說明投放決策正確。
2024年Q1、Q2分別為80.5%、80.8%;2024年Q2,國際航線動力投放已達2019年同季的86%,而且客座率達到72.2%。
壓縮成本的空間有限
國航運營成本包括燃料、機場起降/停機、折舊、薪酬、保養、餐食等。其中前四項合計超過成本的80%。
燃料
約占成本的30%,按理說與國際油價正相關、與客座率負相關。
例如2020年,WTI現貨均價下降30%,國航燃料占成本的比例下降12個百分點(2019年為32%)。
但在2023年,WTI現貨均價同比下降18%、客座率提高6個百分點,燃料占成本的比例反而提高了8個百分點。說明在油價、客座率之外,還有其他因素。
機場起降/停機
2015年,機場起降/停機支出占成本的15%;2020年降至12%、2022年不到8%;2023年恢復到12%。
此項支出占比的下降,應當是討價還價的結果,看來航司議價能力勝出。
折舊
2019年至2022年,折舊保持在20億以下,約占總成本的21%。2023年,增到24.5億、占總成本的比例反而降至18%。
薪酬
薪酬與折舊金額非常接近,2023年發生23.4億(折舊24.5億),占總成本的17.5%。
通過對主要成本的分析,發現燃料這塊是“靠天吃飯”;折舊、薪酬剛性比較強;只是機場起降/停機費用可以討價還價,但空間不大。
乘客可感知的開源節源
1)乘客人數恢復情況
2023年Q1,國航國內乘客人數2253萬,相當于2019年Q1的101%;
隨后的5個季度,乘客人數持續上升。
2023年,國航乘客總人數達1.26億,相當于2019年的110%。其中國內乘客為2019年的125%,國際乘客為2019年的39%。
到2024年Q2,國航國內乘客人數3206萬、相當于2019年Q2的144%;國際乘客人數突破400萬,約為2019年Q2的93.5%。
2024年Q2,國航收入客公里(RPK)達677億客公里,相當于2019年Q2的118%。其中,國內恢復到146%,國際恢復到79%。
2)客公里收益
國內、國際乘客人數逐步恢復,客公里收益顯著提高,有“戴維斯雙擊”意味:
2019年,國航客公里收益0.534元——飛行1000公里,國航收益534元;
2020年,客公里收益跌至0.5074元——飛行1000公里,少收26.6元;
2021年、2022年,客公里收益報復性拉升;
2023年,客公里收益回落至0.6094元——飛行1000公里,比2019年多收75.4元。
除了票價,乘客能感知到的還有餐飲。
2019年,國航餐飲支出40億,客均17.3元/千公里。
2023年,國航餐飲支出30億,客均14元/千公里。
飛行1000公里,多付75.4元、少吃3.3元,這是乘客容易感知的開源節流。
祝國航早日扭虧。
*以上分析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
你對當前的投資市場有哪些疑惑?
目前作者Eastland的粉絲群正在招募中,他可謂是財報解讀方面的專家,本篇是他第958篇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章,掃描下方二維碼,即可加入彤師粉絲群,與他直接溝通~
支持一下 ??修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