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:停機坪 (ID:tingjiping789),作者:停機坪大表哥
1.猶豫了好幾天,想說幾句什么。但這個話題又很悲傷很無奈,所以只如此,想到哪說到哪。
2.干民航,都得想開點,不論你在哪個崗位。人世間除了生死就是小事,干民航除了安全,也都是小事。
天氣再差,旅客再鬧,問題總有解決的那個時刻,該下班下班,該睡覺睡覺;旅客再投訴你,也有解釋的余地,打工而已,湊合湊合得了;同事再難相處,無所大謂,下了飛機誰又認識個誰;就算飛的不好,你也不是故意的,慢慢來總會飛好的啊。
請不要苛責自己。
3.行業需要反思,真的需要反思,這種反思不是說出問題才開始反思,而是我們需要一直去思考。
比如說,民航現在到底是個什么氛圍?為什么一直以來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?傳統的管理思維還能不能配合好一線群體?一直以來我們對一線員工的考核機制是不是健康的?是不是科學的?
我一次被投訴了代表我這個人就不行嗎?我一次考核不過就代表我這個人不稱職嗎?我一次飛不好就代表永遠飛不好嗎?
當然不是。我們都知道,不是。
從管理干部到每一個個體,哪怕放在任何其他行業,我們也都知道“不是”。
但為什么這個行業給一線的感覺“就是”?
我被投訴了,我完了。旅客不高興了,我完了。我體能沒考過,我完了。我復訓沒過,我完了。我今天沒飛好,我該怎么辦?
這種感覺是從何時開始,又是從何而來的?
4.我們每一個個體,也要反思。
在工作中你遇到任何你覺得“完了完了完了”的時候,都要摸著胸口問問自己:
這事兒大不大?耽誤我吃飯嗎?耽誤我下班嗎?耽誤我接孩子放學嗎?耽誤我回家看望父母嗎?
只要工作問心無愧,那再大的事,也都去他媽的。
盡責,不苛責。
5.民航業的確是一個高度責任感與專業性要求極高的行業,這沒錯。
但問題在于,行業內部“追求完美”的氛圍常常被不自覺地放大,甚至逐漸成為一種文化——一種將任何偏差都視為無法容忍的文化。
這種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而是在長期的考核體系、管理思維和外界評價中被不斷強化。
“零失誤”“零投訴”,這種要求沒有彈性,沒有理解,只有枷鎖。
每一個看似“小”的錯誤,都可能在一線員工心中被放大,因為我們的潛意識是:一個失誤或許并不真的影響安全,但卻可能影響自己的前途。
我們為什么不能鼓勵一種“錯就錯了”的文化?
鼓勵大家去認錯,告訴每一個人:投訴就投訴唄,這有什么大不了的。就算真是你的錯,那他媽又有什么大不了的?
6.許多傳統的管理方式往往注重“流程”和“結果”,卻忽視了個體的情緒與心理狀態。
民航行業的“標準化”是必要的,但“標準化”不等于“非人性化”。在這種管理模式下,一線員工面對的不僅是外部的壓力(如航班延誤、旅客投訴等),還有內部的自我審視和苛求,這種雙重壓力讓人不堪重負。
我們都經歷過~
7.行業需要的反思,不僅僅是對考核機制和管理方式的重新評估,更是對一線員工心理支持體系的加強。
但這絕對不意味著,我們工作完了還要去公司接受什么鬼心理談話和測評。
真正需要改變的,是在平時。
平時請管理干部多干點人事,多點人味,少裝逼少拿架,別拿雞毛當令箭,別拿自己真當干部。
干部的職責是幫助一線解決問題,而不是給本就忙碌的工作平添更多麻煩。尊重每一個員工的付出,真正聽聽他們的聲音,這才是一個優秀管理者應有的格局。
心理支持,不是靠文件或者會議傳達的,而是靠日復一日的理解、尊重與溝通建立起來的信任感。
8.最后,不論我們在哪個崗位,民航人總被賦予超乎尋常的光環——專業、穩重、嚴謹。我們肩負的責任確實重,但請記得:責任和生活從來都不是對立的。
“生命從未變得容易,但我們可以變得更強大。”
無論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壓力,都不要忘記,生活的意義遠不止于此。
有家人,有朋友,還有那你愛著的、和愛著你的世界。